名师

一代贤相伊尹 从厨师到宰相成功职场路

伊尹,夏末商初人,中华食文化的鼻祖,位列古代十大名厨之首,是古今一个由厨入相的人。据莘县杨

荣誉及获奖情况:

     伊尹,夏末商初人中华食文化的鼻祖位列古代十大名厨之首是古今个由厨入相的人。据莘县杨巨源考证生活于3500多年前的伊尹有三个特殊身份使他名留青史:是烹调家二是医药家三是商代的开国元勋代名相。

 伊尹.gif

代贤相伊尹 从厨师到宰相成功职场路

 

  伊尹思想的形成、治国方略的确定与他“躬耕于有莘之野”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孟子》及山东、东昌、莘县的旧县志中都有关于伊尹耕莘的记载。伊尹当年躬耕处旧址在今莘县莘亭街道辖区内隋唐时曾置莘亭县县城内曾建“任圣祠”,内塑伊尹像。清康熙十五年(1676),东昌知府程光珠访求遗迹,亲书“莘亭伊尹耕处”六字并题词“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云虎风。”时任莘县知县的刘肃立碑以刻程书,此碑至今尚存。199511,莘县人民政府斥资建亭移碑亭中自此“莘亭伊尹耕处”遂成莘县景。

 

  伊尹自幼被有莘国国君的御用厨师收养从小对烹调技法耳濡目染。长大后感到自己虽然掌握了些具体的烹饪技能但对些原材料的生长情况和特点却知之甚少很难自行创新和进步提高。于是他决定离开师父到“有莘之野”隐居躬耕。

伊尹祠.gif 

代贤相伊尹 从厨师到宰相成功职场路

 

  当时的莘地(今莘县)距有莘国都城(今曹县带)200华里故称“有莘之野”。这里土地肥沃生物繁茂是躬耕的理想所在。于是伊尹便只身来到莘野北部(今莘县城北),造庐垦荒、种谷种豆、养鸡养羊、结网打鱼过起了自种、自养、自猎、自烹、自食的生活。在莘县的生活经历让伊尹对食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使其烹调理论得到了次升华。

 

  伊尹研究美食没有忘记以天下为己任。《孟子》中说“伊尹躬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在他心目中整个人世间好比做菜的厨房他把复杂的治国之道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借用伊尹对商汤所说的治国道理。

 

  《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伊尹见商汤有贤德自愿当奴隶借着有莘国国君嫁女给商汤的机会充当陪嫁来到商汤身边做起了厨师。商汤渐渐发现这个厨师不般伊尹借商汤询问饭菜的事:“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又借烹调“至味”说明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可得天下的道理而只有得天下者才能享用人间所有的美味佳肴。还分析天下形势劝商汤施仁政灭夏。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任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较终推翻了夏朝。

 

  商汤死后作为开国元勋的伊尹又继续辅佐商汤的儿子外丙、仲壬。可这两人都很快死了。伊尹又让商汤的孙子太甲继承了位。太甲继位后,恣意妄为甚至像夏桀那样残暴对待百姓。伊尹便“放太甲于桐宫”让他反省,直接治理朝政把治理的政通人和。

 

  桐宫是商汤的墓葬之地。太甲被流放到桐宫后伊尹有《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商汤的法度等问题。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商汤的功业深刻反省“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开始体恤百姓疾苦痛改前非。

 

  伊尹得知太甲的变化后亲自率百官接太甲回都成将权交还给太甲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

 

 

预约免费体验课
获取学费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