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

热议“废除211”背后的公平期待

“985”“211”并非刻意将高校划分等级,却实际上造成了高校“三六九等”

荣誉及获奖情况:

    985”“211”并非刻意将高校划分等级,却实际上造成了高校“三六九等”的事实。考生们为了进“名校”而挤破头,用人单位更是对“985”“211”院校盲目崇拜。“985”“211”成了部分毕业生的通行证,非“985”“211”则成了另部分毕业生无法逾越的痛。

985.jpg

热议“废除211”背后的公平期待

 

    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教育部新闻办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建设大学和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不存在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的情况。

    “985”“211”废除还是不废除,这是个多次引发热议的问题。近日,因为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的番讲话,所谓的“取消论”再次甚嚣尘上。而这次“取消论”仍然遭到了教育部门的否认 ,许多民众心期待的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似乎还很遥远。

    “985”“211”这两个工程设立之初本意是想打造世界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然而随着社会层面的曲解与等级观念作祟,所谓的重点培养异化成了“身份标签”,按照不同的级别分配资源与经费成为普遍现象。“985”“211”并非刻意将高校划分等级,却实际上造成了高校“三六九等”的事实。考生们为了进“名校”而挤破头,用人单位更是对“985”“211”院校情有独钟。“985”“211”成了部分毕业生的通行证,非“985”“211”则成了另部分毕业生无法逾越的痛。

    我们需要的是经受市场、学生及学术认同的名校,而不是由行政托举起来、披着“等级”外衣的名校。同样寒窗苦读十几年迈入高校大门,同样接受四年大学教育,岂能较终败给纸文凭。当然,没有了“985”“211”这样的身份标签,似乎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招聘条件里没有了这些硬性规定,并不代表用人单位对所有毕业生都“视同仁”。而现有的“985”“211”院校长期以来积累的社会影响力,也会对广大考生持续释放吸引力,报考热度是否会降低仍然是个疑问。说到底,要实现从教育到工作的“机会均等”,关键还是打破等级观念,对资源公平分配,让高校用实力说话,而不是“等级”撑腰。

    世界上有那么多大学,却没有哪所是因为政府授予的等级而享誉世界。从当前的现实来看,“985”“211”这样的高校分级制度不会朝取消,但为了逐渐淡化“高校等级制”,还需要作出些微调。以财政投入为例,拨款的多少不能以学校等级、项目多少等“硬指标”为准,而要从真实的发展需求进行考量,做到科学审视、兼顾公平。当然,要真正实现办世界大学的愿景,光靠对高校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但至少层面的行动能对社会产生引导效果 ,将对高校的评价从社会地位、社会声誉、影响力引导到其办学实力、学术水平 、人才培养上来。

 

(来源:半岛都市报)

预约免费体验课
获取学费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